本报记者 张伟 本报通讯员 于涛
题记: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央实施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的步伐,千千万万的优秀企业不断涌现,企业家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他们的创业故事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国企改革发展激荡的历程。这其中,“企业家精神”成为舆论热词,如何在新时期更好的激发、弘扬企业家的改革创新精神,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健康持续发展的新课题。
六年前,在企业发展举步维艰、“鲁泰人”感到迷茫、困惑的时候,迎来了一次重大发展机遇,犹如一道亮目的曙光定格在鲁泰跨越发展的年轮上:2012年8月,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对公司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李合军接任完美·体育,完美(中国)(前身为山东鲁泰煤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在李合军的带领下,开启了鲁泰车轮滚滚、战马呼啸的新征程。
这是一家济宁市地方国有企业,六年前,面临着“内忧外患”,人们哪里会想到,六年后,她竟化蛹为蝶,被确立为市管一级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凤凰涅磐,浴火重生。李合军带领6000名鲁泰人奋力前行,经过六年的不懈奋斗,终于实现了“建设一个新鲁泰”的目标。鲁泰控股培育形成了“化工、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四大板块竞相发展、相互支撑、协调并进的产业格局,资产总额由8.3亿元,增加到55.87亿元,成为一家集煤炭、岩盐、化工、电力、建材、供应链物流、管理输出于一体的国有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完成改革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安全稳定的新业绩、改革突破的新局面、新旧动能转换的新成效,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在2018年1月召开的山东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会上,作为全省地方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唯一发言代表,一席话道出了鲁泰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合军的心声。
企业家的魄力与担当:
改革是突破国企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
改革的历程,无一例外镌刻着“敢为人先”的烙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注定是一场啃“硬骨头”、涉“深水区”的攻坚战,每一步都会面临来自“难”与“险”的挑战。
2012年是鲁泰控股集团经营形势最为复杂、企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当年8月,刚刚走马上任的公司总经理李合军清醒地认识到,对标优秀企业找差距,老鲁泰差的不是一点两点,而所有的病根,无一不是观念陈旧、机制不活、管理落后造成的。当时的局面是公司只有太平、鹿洼两个煤矿和金威煤电一个企业,面对煤炭资源储量少、条件差、人员多、负担重“四大难题”,深受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不善“三大问题”影响,经受了煤炭行业周期变化、市场形势跌宕起伏的冲击,老问题与新矛盾相互交织,外部困难与内部压力交相叠加,经济效益严重下滑,一度到了亏损的边缘。
市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但深化改革就要面对转型过程中的体制惯性、各种观念与模式的剧烈碰撞,也要面对改革可能失败的强烈打击与考验,没有坚强的意志与担当精神是难以承受的。为了打破发展瓶颈,李合军没有退缩,他知道党的政策就是他的行动方向,国企改革的大背景就是他寻求企业发展的助推力。“市场倒逼我们深化改革是公司脱困的根本出路,是破解制约公司长远发展症结和难题的关键之举。”在全公司干部会议上,李合军斩钉截铁地说。一场解放思想的“改革风暴”,由此拉开。
——改革管控体系,实现集团化运作。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按照集权、分权“管控适度”及“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构建母、子(分)公司“四个中心”、“两个统一”和“两个统筹”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管控体系。大力实施全面质量、全面预算、全面风险、全面对标、全员业绩考核、全面内部市场化“六全”管理,其中,财务坚持全面预算管理,实行统一制度、统一人员、统一资金、分级核算“三统一分”的管控模式。产品运销实施“统一市场、统一定价、统一销售、统一人员管理”的“四统一”营销管理模式。物资采购推行物资集中管控,实行“统一供应商准入、统一招标采购、统管通用物资统一采购”的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模式。通过改革管理体系,企业经营机制更加科学高效,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综合绩效明显改善。2013年-2017年,集团公司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41.5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46%;实现利润5.6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47.76%;实现利税17.9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8.61%。今年以来,集团公司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各项指标创集团成立以来历史新高。
——改革人事制度,干部“能上能下”。2015年上半年,“集团8家企业一把手全部下岗,全部重新竞聘上岗。集团机关及各企业中层干部全部下岗,全部重新竞聘上岗。3家骨干企业精简合并机构56个,减少企业班子成员6人,中层干部精减104人,降级使用51人,精减机关人员203人”,这样动真格、下硬碴的举措,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次改革首次建立了以经营目标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行政主要负责人竞聘经营机制,各级管理人员实行了聘任制、任期制,打破了管理人员职务终身制,解决企业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激活了人才的一池春水,激发了管理人员干事创业的能力。《中国煤炭报》先后两次对集团公司人事制度改革进行了宣传报道。
——改革薪酬分配,建立工效联动机制。按照市国资委要求,制定了全员岗位绩效工资制改革方案,在集团机关和各企业全面推行,制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管理办法,经济效益与工资总额100%挂钩,建立“效益升工资升、效益降工资降”工资效益联动机制和“员工收入随着岗位变”的分配机制。在薪酬分配改革过程中,坚持工资“向生产一线、苦脏累险岗位倾斜,向高技能、高技术人才倾斜”,员工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夯实安全发展基础。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员工幸福生活的源泉。对安全生产,李合军高度关心。他遵循安全生产规律,紧密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总结概括形成了具有鲁泰控股集团特色的“33320”安全管理模式(三预:预想、预判、预干;三严:严查、严惩、严控;三重:重树、重奖、重用;两项保障机制:正负激励、精准培训,实现安全“零事故”)。通过几年的实践,鲁泰控股集团安全形势保持了长期稳定态势。集团公司先后被省市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下属煤矿均多次被授予“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和“省级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A级矿井”,其中鹿洼煤矿已连续实现安全生产超过18周年,连续16次被授予“A级”矿井称号;鲁泰化学自成立以来也保持了安全生产,已连续实现安全生产16周年。
企业家的抉择与智慧:
创新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力量之源
在大刀阔斧的改革后,李合军开始“强身健体”,调整产业结构,布局新产业,培育自身竞争优势。为了使企业站在市场竞争的制高点上,他经过深入调研,果断提出实施转型发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李合军开出的方子:制定“一体两翼、循环发展”发展战略,聚焦以“四新”促“四化”,加快煤炭、盐化工两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石墨烯复合材料、电商供应链两个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按照“34436”工作思路,科学编制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实施规划,编制新旧动能转换项目32个,其中2个项目入选济宁市重大项目库、6个项目入选济宁市重大项目储备库。项目总投资118.82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可新增营业收入109.54亿元,新增利税11.76亿元。
2018年4月,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市委书记傅明先,市委副书记、市长石光亮到鲁泰控股调研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对集团以“四新”促“四化”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践给予充分肯定。
——发展石墨烯复合材料新技术,实现产品高端化。李合军清醒地认识到“对鲁泰而言,传统产业融合高科技元素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早在2016年4月8日,鲁泰控股就和利特纳米技术公司签订了石墨烯改性高分子材料项目,将石墨烯和聚氯乙烯等高分子材料有效结合,对现有高分子产品升级换代。集团成立了全国首家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中心,聘请两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十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组建了研发团队。该研发中心已成为清华大学博士生实践基地、济宁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济宁市石墨烯材料实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济宁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17年8月,李合军远赴美国与普林斯顿大学签署了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协议,实现了与国际知名高校和最前沿科技机构的对接。举办首届中国北湖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高端论坛,构筑“产学研用资”全方位交流合作平台。
目前,鲁泰控股石墨烯新材料研发工作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PVC树脂基HCM和SCM两大系列导电复合材料已实现规模化生产,6种产品在2017、2018中国石墨烯创新大会上进行推广应用。规划建设石墨烯复合材料产业园,将形成集科技研发、生产制造、推广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打造山东省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基地。
——创新供应链服务新产业,实现跨界融合化。李合军说:“我们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立足企业实际,创新运用‘互联网+’模式。”鲁泰控股积极布局“互联网+”,大力发展电商物流业,特别是电商供应链产业的发展。依托集团产业经营,搭建鲁泰物矿网B2B电子商务平台,与海尔集团上海乐赚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完善电子商务平台线上交易功能,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与国内首家A股互联网上市公司、产业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浙江网盛生意宝公司合作,积极推进供应链金融业务和物流资源整合,打造“大宗原材料贸易+供应链金融+货滴云物流网络平台”新流通战略商业模式,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依托集团现有产业和互联网金融,积极开展煤炭、电石、PVC等原材料到产品一体式供应链增值服务,产业供应链经营模式初步形成。建设货滴云物流网络平台,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打造“互联网+物流”新型物流运营平台,实现跨界融合。
——发展循环经济新业态,实现传统产业绿色化。围绕“建链、补链、强链”,实施产品结构、资本结构“双调整”和上下游产业“双延伸”,推动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优化产能匹配,36万吨多型号PVC产能提升工程顺利竣工。延伸产业链条,与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凯本公司合作,5万吨高纯氯乙酸项目已建成投产。推进绿色环保循环发展,年产100万吨综合利用电石渣、粉煤灰制水泥项目顺利投产,水泥余热发电项目完成立项,热电环保扩能升级改造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太平煤矿绿色膏体充填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鹿洼煤矿智能化采煤工作面装备正积极推进,有效提升安全管控水平。
——创新商业新模式,实现产融服一体化。打造资本运作新模式。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抓住国家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的机遇,提出股改上市目标。在济宁市国资委、中国信达公司的支持下,制定“引战、股改、上市”三步走上市工作方案,于2017年底完成了济宁市第一单市场化债转股,有效降低了企业杠杆率,为鲁泰控股股改上市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引战、股改过程中,依托中国信达,加快设立“鲁泰并购基金”“石墨烯发展基金”重点发展优质资产并购、新兴产业,加大投融资业务拓展,实现产融一体、协同发展。以石墨烯、智能材料、电商供应链服务等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兴产业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构建集团整体上市、优质资产上市的“1+N”上市格局,有序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上市。
走出去实施煤矿托管轻资产运营新模式。李合军说:“转型发展对于鲁泰控股来说,就是要从资源依赖型经济,走向创新驱动型经济,我们不仅会卖资源,而且也要会卖开采资源的技术和管理,我们要创新商业模式,走‘轻资产’运营之路。”按照李合军“轻资产”运营理念,鲁泰控股发挥煤矿技术管理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在陕宁地区开展托管服务。自2013年以来,在陕西、宁夏等地先后托管7座煤矿,年生产能力600万吨,共分流员工近千人,年节约人工成本近亿元,累计实现利润6000余万元,成功将企业“人员多、负担重”的劣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大大提升了企业创效能力。说起在异地托管煤矿,其中的艰辛,不为外人所知,李合军也不免感叹“应该说,国企给民企打工,这个观念的转变还是比较艰难的”。“但只要方向对了,再难我们也要把这条路走下去。下步,鲁泰控股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品牌优势,持续扩大轻资产运营的区域和范围,在现有托管模式的基础上,向取得长期或永久托管权、合资合作方向发展,积极打造陕宁煤炭生产基地。”李合军自信满满地对记者表示。
企业家的责任与情怀:
党建是助力企业茁壮成长的深厚土壤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作为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合军认真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鲁泰控股落实落地。
确保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李合军按照“把国企党建内嵌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要求,主持重新修订完善了《公司章程》《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实施办法》,明确了党委对重大问题、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前置把关的基本要求、基本职责和议事原则,对集团公司“三重一大”事项,坚持党委会事先研究讨论,形成组织意见,然后董事会或经理层按照法定程序作出决定,以制度的形式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
确保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不偏离。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李合军着力把党建工作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在鲁泰控股集团第一次党代会上,聚焦“新鲁泰”战略任务和跨越发展“三大目标”,作出了高质量发展两步走的战略部署,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实现战略任务和总体目标的根本保障,确保企业改革发展正确方向。同时,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把党建工作融入到企业中心工作,提出了“化工、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板块的发展布局,使鲁泰控股集团的发展目标更加清晰、发展布局更加科学、发展步伐更加稳健,集团呈现出了安全形势好、职工队伍稳、经济效益高的局面,企业的管理、规模、以及职工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在李合军的领导下,鲁泰控股位列2018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297位、2018年中国煤炭企业50强,先后荣获2015-2016年度山东化工行业明星单位、2016年度中国煤炭工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度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李合军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被评为“山东循环经济十大人物”,光荣当选“济宁市人大代表”。
确保选人用人领导和把关作用不改变。企业党组织选人用人的核心是管干部聚人才、建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凝聚合力完成中心工作。李合军坚持并落实好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形成任人唯贤、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2017年底,面向社会圆满完成了鲁泰化学总经理市场化选聘工作,开辟了集团公司选聘企业高管人员的新渠道。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启动了“人才库建设、人才引智、员工精准培训”人才倍增三大工程。联合国务院国资委职业经理人培训中心,成功举办了两期人才攀登计划培训班,培养管理、技术型人才120余人。今年,以集团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为主体的“领航计划”培训班正式启动。在市管企业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人才支持计划的实施意见》,先后招聘引进大专及以上学历各专业人才24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3人。积极推进精准培训,近两年共开展精准培训341期,培训各类人员9533人次,达到了“干什么、学什么,用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效果。
确保建强基层组织不放松。李合军坚持生产经营到哪里、党的建设就到哪里,构建严密的党建网络,把党的组织建到车间班组、工程项目、服务窗口,消除党建工作盲区。积极推进过硬党支部建设,提出了“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要求,作出了建设过硬党支部建设365工程的部署,建立了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动态通报制度,每月集中通报一次企业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动态,督导各企业实施了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重点突破项目。新一届党委成立后,一个月的时间内,李合军先后主持制定了《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施意见(试行)》《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度》《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基层党支部工作细则》等一系列办法和规定,夯实了党建工作基础。
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创一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鲁泰控股地处“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李合军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鲁”“泰”文化元素,在“弘扬齐鲁文化、传承泰山精神”,全面展现集团改革发展历程与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集团公司特色的“德兴”文化体系,德为本,兴为魂,以德修身、志存高远,以德兴企、至诚共赢。通过认真宣传贯彻,广大员工全面掌握了“德兴”文化的内涵,实现了从认同共同价值到真正践行共同价值,达到了心的一致、行的一致、形的一致。“德兴”文化成为了员工立足岗位,振兴鲁泰的强大精神动力,文化力真正变成了生产力、执行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德兴”文化品牌荣获山东省新时代最具竞争力品牌,鲁泰控股连续两年荣获“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李合军表示,鲁泰控股集团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为全力开创新鲁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